要怎麼爭取到小孩?!怎麼做才最有利?律師告訴您!

爭取親權

孩子監護權該歸誰?誰能陪伴孩子成長?律師完整解析爭取小孩最有利的法律途徑、法院考量因素與實務案例。

一、離婚時關於孩子監護權的基本法律概念

在台灣,夫妻離婚時,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屬於重大法律問題。民法第1055條第一項明定:「夫妻離婚者,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,依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。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,法院得依夫妻之一方、主管機關、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。。」換言之,除非父母雙方協議,否則仍得由法院裁定。

監護種類

  1. 單獨監護:僅一方為監護人,負責日常照顧與法律監護責任。
  2. 共同監護:兩人仍為法律上共同監護人,但需協議照顧安排,對日常生活未必更有彈性。

法院一般傾向共同監護,由一方為主要照顧者。

二、法院如何判斷由誰擔任監護人?

法院主要以「子女最佳利益」為出發點,判斷標準包含以下幾項:

1. 子女年齡與依附情感

幼童多數會判給主要照顧者。年紀較大的子女,法院也可能聽取其意願。

2. 父母的照顧能力與穩定度

法院會考慮雙方的生活作息、經濟狀況、心理健康、工作型態、教養方式等。

3. 雙方是否有暴力、酗酒或其他不利孩子成長的行為

曾有家庭暴力紀錄的一方,法院多不會判給監護權。

4. 子女與雙方的感情連結

法院會評估誰與孩子關係較親近,避免讓孩子因改變照顧者而受到衝擊。

5. 原有的照顧安排與孩子生活環境

若孩子長期由一方照顧,且在學校與社區已有穩定生活,法院多尊重現狀。

具體應如何處理,可參酌法務部發布的「法院依民法第1055條酌定或改定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之參考原則」,整理如下表:


6.法院酌定或改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人之參考原則(法務部)

審酌面向具體內容與判斷原則
一、子女因素
子女年齡幼兒從母原則:對於嬰幼兒,通常優先指定母親為親權人,除非有特殊情形。
子女意願尊重子女意願:對於已達一定年齡的子女,法院應聽取其意見,並依其年齡與識別能力考量其真意。
子女適應現狀維持原則:重視子女過去的照護狀況,避免頻繁變更生活環境,以保障其心理穩定。
手足關係手足不分離原則:盡可能讓兄弟姊妹共同生活,以促進其健全成長,除非有特殊考量。
二、父母雙方因素
年齡與健康評估父母的年齡、健康狀況,以判斷其照護子女的能力。
經濟能力考量父母的資產、收入、職業及居住環境等,以確保子女的生活品質。
教養態度評估父母對子女的親情、教養意願與態度,以及對非親權人會面交往的理解與支持。
支援系統考量父母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員或社會資源的支持,以協助照護子女。

三、具體實務案例解析

案例一:母親長期照顧,法院判給母親

林女士離婚時,孩子6歲,從出生起多由母親照顧。雖父親經濟條件較佳,但法院仍認為孩子已對母親建立依附關係,將監護權判給林女士。

案例二:父親為主要照顧者,法院判給父親

洪先生全職接送小孩上下學並安排課業、日常生活,法院最終認定其照顧能力更佳,並尊重孩子習慣的生活模式。

四、常見問答(Q&A)

Q1:我收入較少,是否就無法爭取小孩?

不一定。法院考量的是照顧能力與穩定性,非單看經濟實力。許多經濟條件不如對方的一方仍成功取得監護權。

Q2:孩子可否自己選擇想跟誰住?

如果孩子年齡較大(約10歲以上),法院有可能參考其意願,但並非唯一依據。

Q3:如果我失去監護權,是否就無法見孩子?

不是。無監護權的一方通常仍有探視權,並可向法院申請有利安排。

Q4:對方說只要我放棄小孩才肯離婚,這樣合理嗎?

不合理。監護權屬於重大事項,與是否離婚無關。法院會依據孩子利益作出獨立判斷。

Q5:我可以爭取共同監護嗎?

可以,但需雙方同意,並提出可行照顧計畫。若無法協調,法院仍會選擇單獨監護。

五、法院實務如何處理?

法院會要求雙方由社工或家事調查官進行訪視,調查家庭情況或與孩子進行會談,訪視報告內容會有列出雙方孩子的生活安排、教育計畫、醫療照護、探視方式。

法院處理原則如下:

  • 子女年幼時偏向穩定照顧者。
  • 如有家暴,可能改由單方監護。
  • 若雙方皆不適合,法院亦可考慮交由第三人監護。

六、如何起訴子女監護權保障自己權利?

當雙方無法協議監護權歸屬時,可向法院提起「確認監護權」或「更改監護權」之訴訟。訴訟須附具:

  • 雙方照顧計畫
  • 子女出生證明與生活照顧事實
  • 支持你是最適合照顧人選的證明(如學校、醫院證明)

訴訟期間,也可申請「暫時處分」,保障自己與孩子的探視或生活權益。

七、面對被告監護權案件應如何反應

若對方訴請監護權而你欲爭取孩子:

  • 積極提出孩子生活安排與照顧紀錄
  • 提供親職能力相關證明
  • 反駁對方提出的不利資料,如家庭暴力、忽略照顧等指控

若無意爭取監護權,也可爭取合理之探視權。

八、律師建議

在孩子監護權爭取上,法律並非只看金錢或性別,而是重視誰更能提供孩子穩定、安全、適當的成長環境。若您正面臨相關問題,務必諮詢專業律師,以獲得最實質保障。監護權爭取與離婚程序一樣,都是極其敏感且耗費心力的法律程序,牽涉孩子未來與成長環境。建議您:

  • 儘早蒐集照顧孩子的證據(如醫療記錄、學校通訊聯絡簿、照片等)
  • 完善親職計畫,顯示您對孩子的重視與規劃能力
  • 若對方涉及家暴、忽略照顧等行為,請務必保留證據並提告
  • 請勿為了爭奪而過度貶低對方,以免影響法院對您教養態度的判斷

選擇熟悉家庭法的律師,是爭取成功的第一步。我們律師團隊專精子女監護爭議,將為您量身擬定最佳策略,保障您與孩子的未來。


官方line免費諮詢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